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公告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【守正创新三十而立】新工科新文科协同发展 助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——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巡礼

时间:2022年04月28日

【守正创新三十而立】新工科新文科协同发展 助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

——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巡礼

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主动应对新时代革命的重要举措,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。作为一所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“新大学运动”时期以理工见长的地方高校,东莞理工学院积极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,注重推进新工科、新文科协同发展,在扎根地方、服务产业、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不少创新实践,助推了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。

近年来,学校始终遵循现代产业发展需求逻辑,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。通过组织开展了“知行合一、立德树人”、“坚持以本为本、推进四个回归”、“落实三全育人、建设一流本科”等6次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,凝聚了各方共识,积极开展新工科与新文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,共获批5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,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,初步形成了“理念转变-需求聚焦-目标重塑-结构调整-标准再构-规格细化-过程优化-评价多元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设计。

学校自2012年起,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,鼓励创新合作与机制改革,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制度建设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“双结构型”师资队伍、实施企业资源三导入、专业建设五共同、实践教学四层次、学生发展三方向的“三五四三”产教协同育人模式,成效显著,社会影响广泛,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,2个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,5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为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。以文工交叉型产教融合型课程群建设为重点,迭代现代产业学院建设,建成10门产教融合型课程群。

学校在专业和课程建设过程中,紧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新兴产业集群,初步构建了由智能制造、绿色低碳和创新服务为核心的三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,推动传统工科、文科专业改造升级,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。打造一流金课,2门课程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、10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。强化工程认证,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子信息工程、应用化学、软件工程等6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建立中法联合学院、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提高专业国际化水平,形成了适应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人才培养生态。

学校立足工程教育发展前沿,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构建了全方位、立体化、覆盖本科教学主要环节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。通过开展二级教学机构院长教育教学工作述职评议;完善校内教学评估制度,实施校内专业评估;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系统;编制和实施二级教学机构教学质量指数(TQI)和课程教学质量指数(CQI)等举措,有力推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
学校着力素养形成,2021年开始全面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,创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,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模块,35个课程单元100门通识教育必修、选修课程,创新开设专业限选课程模块,重点建设三大基础导引课、三大人文社科基础课程、三大交叉前沿课程。创立通识教育活动体系,开展通识教育大讲堂、求是读书计划、一模块一特色通识活动,至今共举行了11次通识教育大讲堂,28次求是读书沙龙,参加人数2万多人次,线上点赞20万多人次,举办通识教育首届“莞工说”新锐语言竞技秀暨主题征文演讲比赛。构建通识教育宣传体系,开辟“校长晨荐.古典诗歌”专栏。注重研讨我校通识教育改革亮点,《面向新兴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教材体系研究》项目获教育部高教司立项。

(撰稿、一审:曾宪群;二审:廖文波;三审:兰善红)

上一条:【守正创新三十而立】科技创新顶天立地,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——东莞理工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巡礼 下一条:【守正创新三十而立】坚持立德树人 研究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——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巡礼

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

地址: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一号东莞理工学院行政楼B310室

E-mail:fzllb@dgut.edu.cn

联系电话:0769-22861323